陶瓷信息 | 疫情初始,由于信息瞒报、延报等种种失误,公众大不以为然,直到钟南山院士发出“肯定人传人”,李兰娟院士建议“武汉封城”,人们才突然惊觉,冠状凶猛,继而禁足、恐慌,除了抗疫,一切都被放在了一边。
经过四十多天的全民抗疫,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胜利。越来越多的城市连续多日无新增和疑似病例。截止3月12日,累计确诊的337个城市,已有226个城市的患者数量实现了“清零”。
然而,恐慌的情绪却依旧如浓厚的乌云,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满大街都是“蒙面侠”,否则,你哪里也去不了,既进不了街边商铺、档口,还遭旁人嫌弃,弄不好可能被戴红袖套的保安给控制起来。企业复工,员工不但要口罩,而且要天天测体温、上报健康问卷,取消聚会堂食。人们小心翼翼地做着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量体温……生怕一不小心感染上可怕的病毒。
病毒当然可怕,但过度防护的恐慌情绪同样可怕。
禁足40多天,中国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大量中小企业、商户、个体从业人员,正经受着难以承受的煎熬,他们没有任何的收益,却依然要支付甚至比平时还要多的支出,无数人正痛苦地哀嚎,几乎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流血,等身体内的血液流干了,资金枯竭了、断裂了,也就该关门大吉了。
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并不一样,比如口罩、医疗物资类企业,从疫情暴发以来,几乎是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设备、原料、产品价格均一飞冲天,赚得盆满钵满,再加上后续国际疫情的蔓延,这一行业的生意简直火到令人难以相信。而旅游、餐饮、酒店的业绩,则依然在冰点,看不到任何复苏的迹象。
体制内的人,无论是在抗疫一线还是从事本职工作,基本上不影响其正常收入,甚至可能因抗疫而赚到一笔特殊时期的加班费;央企等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强,短期内受影响、出点血,一时半会还能够挺过去。最苦的,自然是那些体制外的民营中小企业、草根经济、个体工商户和在这些企业内的从业人员,虽然政府部门也有减免、也有帮扶,但对于他们的损失而言,无疑于杯水车薪。
早在2月28日,总书记就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抓紧”。此后,媒体的风向一夜之间反转,复工复产受到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支持,浙江、广东等地率先行动,其政府领导之开明受到社会的好评。
然而,企业虽然复工了,开工率数字也上去了,但效果却不尽人意。许多企业复工却并未复产,不少企业选择网上办公、直播销售,机器仍然未开动、生产仍然停顿,有些企业即便想快速开启更多的生产线,但由于受外地员工返岗隔离、原材料缺货涨价、销售渠道受阻等影响,只能边抗疫、边生产,一点一点逐步加大生产力度,离全线开工、恢复正常生产还有好远的距离。
街边的商铺、档口,人流仍然稀少,生意冷清。偶有顾客光顾,也是戴着口罩,来去匆匆,缺乏昔日的热闹与喧嚣。据媒体报道,佛山创意产业园一家卖披萨饼的餐饮店,正常情况下,每日可卖出1000多个,复工复产首日,只卖出5个,这样的状况,连人工和水电费都不够。但他们明白,必须坚持开门迎客,才能迎来人流,才能逐步恢复往日的热闹,否则,等待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
为了做好复工复产,各级政府部门轮番到企业、市场进行督查,大家戴着口罩,不握手、不近谈;诸多的会议、活动,被取消、被延后。甚至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会、电视台的主持人,也戴着口罩,凡此种种,无形中增加了公众的恐慌情绪。
业务人员想上门推销产品,被拒绝、被推诿;销售人员想出门开发客户,不知道哪里去找人。然而,对于许多企业、许多商家而言,线上再强大,也不能替代线下。没有线下关键的一步,商业活动的一个闭环将难以完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城市、社区的防控力度明显超标,上面要求严格,下面层层加码。疫情防控不到位,可能丢了乌纱帽,经济发展不好,却没有人被问责,因此,面对疫情明显已控制的城市,许多政府部门的领导,包括基层社区,却仍然是“宁左勿右”,将全部精力放在疫情防控上面,设卡、隔离,甚至驱赶来自湖北区域的返厂务工人员,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复工复产造成诸多困难与不便。
面对可怕的病毒,我们当然不能掉以轻心。但对于连续十多天、甚至一个月已无新增和疑似病例的城市而言,我们也不必杯弓蛇影,过度恐慌。我们需要防控的是来自外面不明情况的陌生人,或身体异常者,而不是天天在一起熟悉的同事、朋友和相互彼此了解的客户。
复工不会带来疫情的反弹,不科学的防护才会。
如果说钟南山、李兰娟在抗疫关键时刻发出了正确的呼声,那么,现阶段复工复产的艰难时刻,同样亟需我们的政府领导、新闻媒体,能够率先垂范。我们完全可以更大胆一些,甚至摘下口罩,到基层去、到市场去、到企业去,消除弥漫在人群当中的恐慌情绪,为恢复市场生机增添一份信心和动力。
原标题:消除恐慌,开门迎客,让市场尽快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