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如果销售市场四月份复原,有多少陶瓷企业和陶瓷人会扛不住?

陶瓷信息网2020-03-01 16:00:00

陶瓷信息 | 2月份已经接近尾声,全国各大建筑陶瓷瓷产区加快了复工复产进度,生产和销售逐步复苏,但距全面复工复产尚有较远距离。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窑炉的开工率依旧非常的低,销售端才刚刚开始“解冻”,虽然有砖可卖,但销量十分有限。

归根结底,终端销售、物流运输、上游原材料供应等全产业链还没恢复“元气”,陶瓷行业的复工复产势单力薄。

按照全国工地复工时间表、终端建材卖场开业计划以及“疫情”的防控进展,业内外的主流观点认为:“三月份才会迎来大面积复工复产,最早四月份销售市场才有可能恢复原貌”。

 

南方陶企复工复产再加快北方陶企复产率仍不到5%

从当下的开窑情况来看,南方远远好于北方。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六省(区)当前开窑的陶企不到5%,200家陶瓷厂,只有寥寥几家在生产;山东省的情形高度类似,复产陶企屈指可数;而偌大的辽宁产区,只有沈阳浩松一家陶企复产……

当然,就算没有疫情,受“采暖季错峰生产”影响,北方陶企复产率也不会很高,3月15日采暖季结束以后,才有可能迎来大面积复产;而辽宁法库等东北产区因为气温环境,一年只有9个月生产周期,正常条件下复产高峰本来就是在三月份。

相比之下,南方产区的复产节奏明显更快,广东、广西、福建产区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陶企复工复产,但饶是如此,复产复工率整体依旧不高。

在佛山南庄、石湾还有很多的陶企总部、销售档口处于歇业或半歇业状态;在生产工厂,员工返岗率低、物流运输不畅等带来的“用工荒”“原料荒”“订单荒”,让生产线难以开启,已经有不少陶企明确表态:“工厂复产压力太大,四月份才会点火生产。”

现在看来,大部分早早宣布复工的陶企总部,更多是“形式上”的复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面临人员不齐、企业间不能互访、业务难以开拓、工作难以开展等难题,复工的效率太低。不少陶企员工吐槽:“每天的工作,不是开会就是培训。”

只有全产业链的重启,陶瓷行业的复工复产才具有实质性意义。

据《陶瓷信息》采访统计,3月份全国所有陶企的销售部门基本都会复工,但生产工厂的开窑率即便到3月底也不会太高,甚至到下半年很多陶企都无法实现满负荷生产。

销售不畅,生产寸步难行。就算(湖北以外地区)疫情能够在3月份结束,各行各业能够在3月份全面复工,但消费者的恐惧情绪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才会消散,再加之楼盘的普遍延期交房,导致市场需求大幅缩减和滞后爆发。

即便再往后,压抑已久的陶瓷消费市场会触底反弹,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井喷,但或许很多陶企还没等到这一刻,就已倒下。


就算没有疫情2%的陶企也会捱不过一季度

3月份是煎熬的,能否熬过去靠实力,也靠运气!

2020年2月6日,清华大学曾做过一项调研:受疫情影响,我国34%的企业只能维持一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也就是说,67.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超过2个月,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企业会承受不住。

从一月中旬陶瓷行业停工放假以来,已经过去一个半月,如果三月份市场形势还没有明显好转,很容易就跨过两个月的安全警戒线。入不敷出、资金重压等各方面问题接踵而至。

销售停摆的日子,企业的资金不但没有流入,反而像流水一样流出,抛开银行利息、租金、工资、社保等各种费用,仅“疫情”的防护费用就不菲。佛山一家大型陶企的行政部经理介绍,每个月仅口罩的采购费用就要好几万元。

对于现金流短缺的企业,3月份将是一场“钱”力的考验。

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近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销售市场在3月份能逐步恢复,大部分中小企业能挺过去;要是4-5月份才能恢复,不仅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也会出现问题。

事实上,就算没有疫情,在当下剧烈洗牌的“风口”,产能缩减、企业退出现象也非常普遍。自2018年以来,全国1300余家陶瓷工厂,每年退出的数量都是100多家,占比接近10%,平均每个月就有10家陶瓷工厂退出。

这也意味着,按照平均概率计算,即便没有疫情影响,一季度全国也会有30家陶瓷工厂(占比2%)扛不住各方压力而退出。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缪斌曾研判,“十三五”期间,传统瓷砖市场会萎缩三分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是,三分之一的企业会被淘汰出局。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大浪淘沙式的行业洗牌依旧残酷、激烈。

有一组数据更能说明陶瓷企业面临的压力:2019年1~10月,瓷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3.46%,亏损企业数量增长,亏损额增加17.39%,应收账款增加23.3%,利息支出增加12.9%,产品库存亦同步增长……

这是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疫情的发生,让一季度几乎被“冰封”,陶企面临的压力重上加重。

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更甚,除了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扶持政策,大部分他们无法享受。比如,银行信贷、资金补贴大企业优先,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的资源寥寥无几。

有中小陶企形象地自嘲:“我们本身就是伤病缠身、艰难苦撑的病人,这下又被‘疫情’捅了几刀,要活下去更难了。”

连续三四个月没收入有多少陶瓷人会扛不住?
 

自救已经开始!

开年后,陶瓷企业的降薪、裁员不乏其例。据《陶瓷信息》了解,甚至有陶企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大规模裁撤。

在难以开源的情况下,节流是减轻资金压力的较好方式。但是,那些突然被裁掉的员工的生计怎么办?

企业有企业的困难,员工有员工的无奈。行业在关注企业生死存亡的时候,对个体从业者的关爱亦不容忽视!

特别是一线员工,大部分在放假期间没有工资收入,这对家庭贫困的人来说,很容易让日常生活陷入困顿。最近一篇题为《没穷过你不懂》的文章刷爆朋友圈,里面真实记录了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的生存状态,那种残酷和无奈,读来让人落泪。

这个假期太过漫长。据统计,从一月份开始放假以来,有陶企的放假时间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7天,部分无法按时返岗的员工假期更长,生产系统的一线员工假期超过100天的亦有之。

今年开年,“线上”办公突然走热。但《陶瓷信息》了解到,大部分陶企的线上办公是“无薪”的。这意味着,2020年大部分陶瓷人最多只能领10个月薪水,大多数湖北籍陶瓷人可能只能领9个月、甚至8个月薪水。

如果再考虑到陶瓷行业普遍存在的拖欠工资现象,很多陶瓷人要承受的经济压力远远长于2个月。2019年,《陶瓷信息》曾发起一项面对全国陶瓷人的职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的陶企存在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拖欠3个月以上的企业超过40%。

即便3月份能够正常上班,60%陶瓷人的薪资要等到五六月份以后才能够正常发放。长达三四个月(湖北籍陶瓷人更长)没有经济收入,对于不少背负高额房贷、车贷以及养家糊口压力的陶瓷人而言,经济压力不言而喻。

疫情之下,有太多为生计奔波的心酸故事。“感染了病毒,死亡率是2%,没饭吃,100%的死亡率。”一句话道出了普通人生活的艰辛。

事实上,陶瓷行业也有很多这样生活困苦的基层从业者,他们在疫情之下,不得不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从事跑滴滴等副业,只为一日三餐,柴米油盐。

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员工,这场“疫情”,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劫难!需要企业、员工、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抱团,共渡难关。

愿美好纷至沓来,静候春暖花开!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