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抛光砖急剧减产引发产品热销
详见
曾经在业内处于“执牛耳”地位的抛光砖,在微晶石、全抛釉两款产量迅猛增加的当红产品的冲击下,所占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甚至已被多数厂家放弃生产。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抛光砖的整体表现如何?是否已沦为边缘产品,面临产品滞销的危机?
陶瓷信息通过对广东、山东、湖北、河南、江西等多个产区的实地调查和多方采访,具体揭示了淄博抛光砖线自2012年来由136条减至15条、河南内黄抛光砖线减产两成、广东抛光砖线亦减少近百条的事实,并向行业传播了抛光砖在2013年的真实现状:抛光砖减产后,曾经所面临的竞争程度趋缓,产品供应不足、持续热销,成为多个产区最畅销的产品,部分陶企销量较去年增长20%以上。
同时该篇报道亦揭示了在全国各大产区大规模转线潮背景下,微晶石、全抛釉生产厂家深陷产品价格战泥潭的无奈——随生产厂家的潮涌般增加,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微晶石、全抛釉非但没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反而令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在山东和广东,数家不堪重压的微晶石、全抛釉生产陶企正意欲转回生产抛光砖和仿古砖。报道刊发后引起多方关注、热议和深思。
2、东鹏控股香港主板成功上市
详见
“陶企上市”是令陶瓷行业疼痛已久的话题,上市筹资对公司来说实为好事,但上市要求的严谨的管理制度、公开的财务数据又让陶企望而生畏。此前业内鹰牌、斯米克等陶企上市后集体表现不佳,折戟而归即为最好的例证,东鹏能否打破此种梦魇,成为陶企上市后成功的典型,这是行业内外共同高度关注的问题。
3、抛光砖:消费回归理性 市场仍有提升空间
详见
单从功能性与实用性来说,也许瓷砖领域内最好的产品非抛光砖莫属。但近年来,在全抛釉、微晶石等产品的冲击下,抛光砖市场占比持续下滑,俨然已成为了典型的“市场红海”。另一方面,由于抛光砖利润较低,行业中大部分企业很少在抛光砖领域投入,这使得该产品总体上呈现出停滞不前的局面。
未来的抛光砖将何去何处?是否会在全抛釉、微晶石的影响下由主流产品演变为边缘产品?
4、淄博出台建筑陶瓷企业环保标准
2014年3月前验收不达标者一律关停
详见
近年来,淄博市坚持“严控产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陆续出台政策文件铁腕治污。2012年初淄博市政府就强制关停了中心城区南环以外的建筑陶瓷企业,而此次针对全市建筑陶瓷企业的环保标准实施以后,将全面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淄博建筑陶瓷产业的整体水平。
5、高安市下发《意见》
规定陶瓷产品一律标明“高安生产”
详见
一直以来,品牌建设都被高安政府和企业视为“高安陶瓷发展至今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缺乏品牌,即便现阶段高安陶瓷品质优良,仍无法摆脱外界“低端低质”的误解,绝大部分高安陶企只能打着“佛山品牌”的旗号,进行品牌和产品的宣传推广。
此举被当地众多陶瓷企业家视为“极为利好的事情”,有利于企业抱团,站在产区的高度真正打响“高安陶瓷”区域品牌,扩大高安陶瓷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
6、“白瓷砖致癌说”,可以休矣!
详见
但事实并非如此。陶瓷信息评论员文章列举诸多事实充分说明“白瓷砖致癌说”缺乏科学依据。日常生活中,放射性无处不在,即使平时电脑、手机用品反射性强度均远甚于瓷砖,而在瓷砖生产过程中,均未发现有任何一线工人因为常年接触陶瓷而出现相关医学病例。
从行业角度分析,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元素比活度的限值相当之低,与石材放射性限量标准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放射性达标的石材产品尚且可以被运用到各种场合,更何况放射性远低于此的陶瓷产品!此外,相关专家亦多次站出来辟谣,认为“建筑卫生陶瓷产品放射性对人体有害”缺乏医学依据。
7、色料危局
详见
喷墨印刷时代来临后,传统色料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一些实力不济、产品链单一的传统色料企业因为墨水势如破竹般兴起、冲击而不得不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危局。釉用色料、胶辊色料是喷墨墨水一举崛起后的最大受害者。当国内外一批颇具实力的陶瓷色料企业相继开始着手喷墨墨水的研发、生产,曾经对陶瓷行业而言“犹如空气对人一般”重要的传统色料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了,部分传统色料可以完全被喷墨墨水所取代。
如何力挽狂澜,破解危局?部分颇具实力和基础的企业开始尝试向墨水生产转型,并且其中不乏成功者;部分企业选择了向墨水生产企业供应墨水生产所需的色粉和溶剂,成为陶瓷原料供应商的供应商……
值2013年广州陶瓷工业展之际,陶瓷信息重磅推出了该篇深度报道,深刻揭露现阶段色料行业无序的竞争现状和当前正面临的“被替代”危机,同时全面分析了色料企业未来的出路,以及在谋求出路的过程中将面临的诸多难题。
8、陶业打假
详见
近年来,随着中国陶瓷卫浴产业的高速发展,知名品牌被“山寨”、“侵权”的现象愈演愈烈,现已不仅仅是某一家陶瓷卫浴企业遭遇的单独现象,而是整个行业的知名企业、品牌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局面。
陶瓷行业缘何“李鬼”肆虐?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侵权的成本低、利润高,让很多黑心无良企业放胆抄袭,猖狂钻空侵权;另一方面,由于维权条款缺乏标准化,企业缺乏自主维权意识,再加上维权成本高昂、流程繁琐复杂,大部分企业在被侵权面前,大多保持了沉默或者低调处理。
对于陶瓷卫浴行业而言,打假,势在必行;维权,任重道远。陶瓷信息结合业内多家知名陶企打假“多以失败告终或收效甚微”的具体事例,细致地分析行业“山寨横行”,“维权艰难”之原因,以及呼吁政府部门和行业加强陶卫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9、私抛之痛
详见
多年前,瓷砖品类中的地砖还只有抛光砖较为流行,大型企业与一线品牌还在一二线市场布局厮杀,私抛厂作为行业中的一支异军,依靠“独特”的眼光迅速将同样是“佛山陶瓷”的廉价抛光砖产品在三四级市场打开了销路。时光荏苒,当一二线城市楼市限购与城镇化建设热潮相继来临之时,大型企业与一线品牌纷纷开始了渠道下沉。
私抛厂原有的销售“领地”正被一二线品牌大举侵入,没有专卖店展示和体系化服务,没有生产窑炉、只有低价的私抛厂面临着“狼来了”的威胁。如何转型,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存活?这是摆在众多私抛厂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4月份,陶瓷信息将关注的焦点了瞄向了私抛厂这一广东独有的企业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发展史与生存逻辑,同时结合当前陶瓷产业的发展背景,报道他们艰难而疼痛转型之路。
10、国产墨水逼降“洋墨水”
详见
在进口墨水进入中国市场之初,价格曾高达60万,2012年国产墨水问世前,进口墨水价格一直高企在30万~40万的价格区间。2012年,国产墨水陆续投入使用,无论产品质量还是使用效果皆趋于稳定,进口墨水也由40万、30万到20万一路下行。
进入三月份以来,陶瓷信息调查获悉,受国产墨水逼迫,进口墨水价格已从年前20.5万左右降至20万以下,普遍价格在15万~18万。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曾撰文提及:若每吨墨水下降一万元,一台喷墨机每年使用墨水耗材将下降100万元。国产墨水的大规模上市,将为国内陶瓷企业节省数以亿计的生产成本。
(陶瓷信息 操儒冰 整理)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