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梦想与现实——不能忽略的中国陶瓷砖产销分析

陶瓷信息网2019-01-09 21:00:06

    ■    陶瓷信息总编辑 毛国中

       2013
年传播频率最高的词汇当属中国梦。随后延伸出的陶瓷梦,企业梦,品牌梦等各种梦想,要么照进现实,要么正在抵达现实的途中。似乎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而每个梦想,都有着千差万别的标准。

唯一相同的是,这些梦想都还在现实的冲击与围剿之中,都在纵横交错的利益之中,它们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它们相互交织,却保持着暧昧的距离;它们似乎雷同,却各有千秋。

随着在香港的成功上市,东鹏十余年来的资本梦已经成为现实;随着各种地产项目的顺利推进与再度并购,新明珠陶瓷集团的又强又大已无争议;紧随洋墨水价格频繁下降的现实,陶瓷墨水的国产梦全面昭然;随着20家陶卫巨头企业聚集大资本平台“中陶投资”的成型,各种单一的梦想又凝聚成新的梦想……

显然,这些照进现实的梦想,并非偶然机遇而一步成型的。它们在创新与研发领域的投入,在渠道建设与品牌修炼方面的投入,它们资源整合与未来趋势的精确预判,它们对企业管理与各方面平衡的能力,惊艳甚至完美地展示在2013年。

2013年即将成为历史的这一刻,我想通过两组数据的分析,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产量集中与品牌相对集中的现实。而这一现实的背后,实现梦想的企业和品牌,是少之又少的那极小部分。

以目前中国陶瓷砖的现实为例,全年陶瓷砖实际产量90亿平方米。我一直在推算其中一组新的数据,如果将新明珠陶瓷集团、新中源集团、宏宇企业、顺成企业、能强企业、唯美集团、新润成企业、江西太阳集团等10家生产规模前列的企业全年产量叠加,大约集中了全国产量的10%之多(value="900000000" unitname="平方米" w:st="on">9亿平方米)。而这一组数据背后,是全国1400多家陶瓷砖生产企业的庞大分母,换言之:国内陶瓷砖生产领域已经出现了极少数(不到千分之一)企业的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显然,产量相对集中的这一现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上述企业“做大”的梦想。

另外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品牌相对集中的现实(他们实现了企业“做强”的梦想)。以马可波罗、诺贝尔、东鹏、冠珠、萨米特、冠军、新中源蒙娜丽莎宏宇、格莱斯、鹰牌金意陶、顺辉、博德、欧神诺、简一16个品牌为代表的优秀品牌集群,它们的全年销值总额突破300亿元大关。如果以全国无法统计的无数个品牌(至少10000个品牌,挤掉60%的品牌泡沫,仍有4000个品牌)为分母,上述的16个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毫无疑问已经形成了高度的品牌集中态势。进一步推算全国陶瓷砖年产值约3000亿元,上述16个品牌的总额同样占据了十分之一的比重。

事实上,上述品牌近年来有诸多共同特征如下:1、品牌形象深入人心;2、渠道建设全面深入(包括县级城市甚至部分乡镇市场);3、产品品质精良;4、设计创新意识强;5、规模成本适度(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求而定);6、战略明确,与时俱进;7、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及人才机制。

  

不进则退,进无止境。

上述企业或品牌虽然已经取得了喜人的发展现实,但他们似乎仍有着更多的能量、更惊人的胆识以及更快速的行动。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他们还有着下一个阶段更为远大的未来梦。现实代表的永远是今天甚至过去,未来却似乎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未知性。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产量集中度,仍然会在现有的背景与趋势下,迎来下一个更加集中的局面。

因为上述企业或品牌仍在全国选址谋篇布局,仍在深耕广拓市场渠道。也许有人看了这篇文章会感觉沉重,但这就是目前的现实。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不代表其他企业或品牌会很艰难。相反,以此为鉴,充分发挥自我的优势,广大的市场是公平的。或许明天的你,就能成为这一集群中的一员。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缝好我们的缺陷,修补我们的漏洞,在未来的道路上,仍有更多的机遇,让梦想照进现实。《陶瓷信息》依然会成为广大陶瓷人的亲密伙伴,同舟共济,共创共赢!

2013,好!2014,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