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信息综合消息 不久前刚落下帷幕的第23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上,晋江陶瓷企业争相亮相。与以往不同的是,大部分参展的晋江陶瓷企业都高调打出内墙砖产品。
据悉,受宏观经济调控、“煤改气”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以生产外墙砖为主的晋江建筑陶瓷业面临转型提升攻坚期。
除了加大原有的外墙砖的研发投入,以差异化突围外,选择试水利润空间和市场潜力更大的内墙砖,并且大规模大手笔打造品牌,成为今年晋江建筑陶瓷业的一个新举措。
磁灶30%陶企涉足内墙砖
建筑陶瓷业是晋江历史最悠久的产业之一,晋江磁灶镇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陶瓷重镇”的荣誉称号,与广东佛山、山东淄博、四川夹江并列为全国四大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作为我国最大的外墙砖生产基地,晋江过去的销售以工程渠道为主,因此对品牌的需求并不强烈。但这两年随着外墙砖毛利率的降低,加上环保、低碳等产业政策的压力,以及房地产不景气影响,相当一部分晋江外墙砖企业开始涉足仿古砖等内墙砖领域,期望借此转型做高附加值的产品。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表示,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是有规律的,前几年外墙砖市场需求非常好,可能是装修房子的时候先把外墙贴好了,那么这两年就轮到内墙砖了。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煤改气”成本上涨后,很多陶瓷企业却选择降价抢单,导致当前很多企业不赚钱,只能勉强维持生产,有的甚至亏本,或者停窑观望。“关停是亏,开线也是亏,二者相比,关停亏少一些,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希望往后整个市场环境能有所好转。”一位陶瓷厂负责人悲观地表示。
市场倒逼之下虽然关停了不少窑炉,但也有企业开始谋求新发展,除了加大原有的外墙砖的研发投入,今年不少晋江陶瓷企业涉足内墙砖生产。据磁灶镇企业办负责人翁国栋介绍,截止到目前,晋江磁灶共有窑炉180多条,其中涉足内墙砖的占到30%。
晋江产区“转内”有基础有潜力
“相比佛山内墙砖,晋江企业先天优势不足,主要表现在品牌和人才上,但也要看到晋江企业的优势,涉足内墙砖的都是新窑炉,引进国外最新设备,性能高。”某企业负责人介绍道。除了依托现有的渠道销售外,企业还依靠先进设备优势,与佛山销售能力强的企业相联合,做贴牌代工。
代工生产是晋江陶瓷企业进军内墙砖的一个途径,在无需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去打造品牌和布局渠道的前提下,通过代工生产,导入佛山品牌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经验,专心练好基础。佛山内墙砖企业选择晋江企业做代工,其中一方面说明晋江企业的质量已经不落后于佛山,部分产品甚至在晋江做得更加出色。
不管是凭借先进的设备发挥生产优势,还是依靠技术创新赢得市场认可,晋江陶瓷企业在转型主攻内墙砖时,自身“内功”也有一定的基础。
“借壳”造牌嫁接外产区品牌
纵观晋江与佛山产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晋江陶瓷由于占据原料、当地劳动力、运输、管理等多方优势,综合起来单位成本至少要比佛山低,也正因为晋江陶瓷一味使用低价格这柄双刃剑,使晋江陶瓷在市场上几乎成为低价格外墙砖的代名词,削弱了区域品牌发展的后劲与爆发力。
为了破解消费者内心的固有观念,部分晋江陶瓷企业选择“借壳”造牌。华泰集团仿古砖“丝路瓷典”是最早进入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的品牌之一;腾达旗下的安凯则以意大利品牌面世;舒适旗下的马卡洛尼起初在佛山运作,其实其母公司就在晋江;仿古砖十大品牌的陶艺轩注册地在上海,营销中心在佛山,工厂也在晋江。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借壳造牌”可嫁接外产区品牌已有知名度与高价张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个过程中,如何适应“与高成本共舞”并与高手对垒,如何让旗下品牌“入乡随俗”破除“人生地生”的尴尬,都将是晋江陶瓷面临的崭新课题。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呼吁,要从长远的角度规划晋江区域品牌效应,尽早打破“低端产区”的尴尬标签,弥补区域品牌发展的后劲与爆发力。
(来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网)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