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广东新兴县英发陶瓷公司6280万元被拍卖

陶瓷信息网2019-08-27 16:29:43

陶瓷信息 | 了解到,在历经了六次拍卖之后,近日,新兴县英发陶瓷公司的资产以6280万元的价格拍卖成功。
2016年,英发陶瓷停产破产,曾引发陶瓷界的广泛关注。据悉,英发陶瓷欠下各类款项恐达4亿元,超过一百多家供应商被“套牢”。过去两年里,英发陶瓷企业职工、金融机构、各地供应商们多次发起诉讼。英发以139次失信,名列失信执行人的次数名列广东陶企第一。
6280万元的拍卖款,如果优先考虑支付员工欠薪、银行欠债,最终到供应商手中的款项,恐怕也所剩无几。

现状:历经5次流拍,最后一分钟成功拍出
据悉,此次拍卖的内容为新兴县水台镇良田村民小组位于庙大港、户地岗等地段259.55亩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的使用权,以及英发陶瓷的瓷砖生产线等机械设备一批。
新兴县英发陶瓷有限公司于从 2015 年底停产至今,厂棚残旧、损坏严重,设备未维护保养,部分设备锈蚀严重,零部件不齐(有部分被盗),且部分设备被佛山三水区人民法院、禅城区人民法院和广州黄埔区人民法院轮流查封。
在21个月内,英发陶瓷的资产先后经历了6次网络拍卖。2017年底,英发陶瓷资产进行了第一、二次网络拍卖,分别作价1.163亿元和9306万元,均流拍。2018年3月,作价9306万元,拍卖失败。
2019年4月,英发陶瓷作价5715.56万元拍卖,但拍卖临时撤销,因为当地法院发现尚有部分财产遗漏未处理。
2019年7月9日,英发陶瓷资产重新进行第一次网络拍卖,作价7838万元,流拍。8月13日,英发陶瓷进行第二次网络拍卖,作价6280万元,拍卖成功。
资料显示,拍卖结束时间为13日上午10时,但唯一一名报名的买家,直至拍卖结束前最后一分钟,即13日9时59分06秒时,才出价“一锤定音”。
“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也不早早出价。”有熟悉网络司法拍卖的业内人士介绍,在网络拍卖中,只要交足保证金,竞拍人可随时参与竞拍,该买家显然精明,直至最后一分钟才用底价买入。
买家是谁?据《网络竞价成功确认书》显示,买家姓名为“王勇刚”。
“王勇刚”是谁?他从事陶瓷行业吗?陶城君咨询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据介绍,根据网络司法拍卖流程,买家无需与法院接洽,“王勇刚”也从未与新兴县法院接洽过,法院不知道买家的真实身份。

此前:英发陶瓷涉204起诉讼,“套牢”一百多家供应商
英发陶瓷到底欠了多少钱?据陶城君了解,英发陶瓷涉204起民事法律诉讼,150起执行案件,在有据可查的110起执行案件中,欠款总额已超过3.1亿元。如果将150起执行案件计算入内,最终欠款可能超过4亿元。
在204起官司中,涉及金融借款、买卖合同、民间借贷、劳动争议、借款合同、运输合同、建设工程合同、债权转让合同、医疗服务合同、供用电合同、追偿权、租赁合同。
欠款的供应商主要来自广东和广西。自2012年起,广西贵港的杨先生开始为英发陶瓷维修厂房里的烟窗、喷雾塔、风炉、风口和沉降室等。最后,经法院查明,英发陶瓷居然欠下杨先生维修工程款227万多元。
连修理工都被欠下220多万元,其他的欠款可想而知。
广东茂名的戴先生为英发陶瓷运输抛光砖砖坯。2015年3月起,戴先生负责将英发陶瓷的砖坯运送至佛山地区各抛光砖厂的公路运输服务。停产后,英发陶瓷欠下了戴先生431万元运输款。
佛山市的刘先生专门供应原矿泥给英发陶瓷。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英发陶瓷先后开具挂帐凭证及空头支票给刘先生,但英发陶瓷银行账户没钱,刘先生也一直无法兑现货款,最后欠下刘先生货款371万多元。
2013年底起,佛山市的张先生一直向英发陶瓷供应煤炭,期间,英发陶瓷多次开出挂账凭证及支票给原告,但一直无款兑现。最终,张先生供应的数万吨煤炭,只换来了1300万元的空头支票。
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佛山市南海某陶瓷原料经营部多次向英发陶瓷大量供应恩平石粉、贺州石粉等原材料用于生产瓷砖。期间,英发陶瓷多次开出挂账凭证及支票给南海某陶瓷原料经营部,但一直无法兑付,最后欠款已达1100多万元。
此外,英发陶瓷还欠下医院的钱。2015年,鹤山市双合镇卫生院为英发陶瓷338名职工提供了医疗服务,其中335名企业职工产生门诊医疗费4.7万多元,3名职工产生住院医疗费为1.5万多元,合计医疗费6.2万多元。有知情人士称,335名职工欠下的是“体检费”,其余的是3名职工的工伤费用。
数十份司法文书显示,2016年起,英发陶瓷公司一众股东开始“下落不明”,基本放弃了所有民事诉讼案件的应诉权利。
熟悉内情的人士表示,在英发陶瓷诸多供应商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刚刚开始供货或者长期供货拿到了空头支票后,一直未拿到一分钱货款的,至少10家以上的供应商由于英发陶瓷破产而随之倒闭,有的供应商甚至想到了自杀。
黄女士说:“我们供应商都是小微企业,都是创业者,欠下几十万、几百万,对我们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后续:扣除银行欠款职工欠薪,恐怕所剩无几
6280万元拍卖款,怎么分?这是企业职工、金融机构和供应商们极为关注的事。
有律师表示,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破产清偿顺序依次为: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普通破产债权。另根据我国《担保法》,银行还对抵押财产具有优先受偿权,被抵押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法院拍卖抵押财产所得也优先支付给具有抵押权的银行,剩下的财产才属于破产财产。
按照这个顺序,6280万元拍卖款将优先支付银行贷款,然后是工人工资,接下来是水电、税费,剩余残值再由具有普通破产债权的各供应商进行分配。
法院判决书显示,英发陶瓷欠广东新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借款的本金及利息超过3000万元,欠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行贷款本金、利息及罚息180多万元、欠下企业职工工资400多万元,
可想而知,扣除数千万元的优先受偿款后,供应商们最终能追回的损失,少之又少。
回顾:停产后曾尝试“债转股”,最终未能起死回生
2015年10月8日,英发陶瓷曾爆发千名工人集体讨薪的事件,引发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此后一个多月,英发停产引发的欠债欠薪问题愈演愈烈,并出现供应商集体到新兴县讨债、到当地政府讨要说法的事件。
为了平息供应商的怒火,英发陶瓷曾提出了“债转股”的方案,建议债权人们入股英发公司共同经营,按季度、年度和比例进行分红。
停产后,英发陶瓷曾与供应商协商复产方案。
有律师认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公司)倒闭或破产,都必须提出申请,由法院等介入调查清算,并且委托合法的资产管理人处理资产。当时英发陶瓷“闭门造车”,单方提出的“债转股”的方案不受法律保护。
然而,不合法的“债转股”方案也“hold”了供应商近一个多月。在英发陶瓷账务混乱,难以细查账目,供应商怀疑英发公司加紧进行收款、财产转移的情况下,双方之间就复产方案的讨论僵持不下,清偿债务一事也就一拖再拖。
因拖欠了34万多元的电费逾期付款违约金电费,2015年底,广东电网云浮新兴供电局对英发陶瓷实施拉闸断电。
彻底停产后,企业职工、金融机构、大批供应商纷纷向法院起诉,一次次地将英发陶瓷推上了被告席。
对陶瓷企业而言,资金链断了就是灭顶之灾。陶企资金链断了,意味着一大堆脆弱的供货商也随之成为“炮灰”。
时隔数年,曾向英发陶瓷供应原料的供应商张先生回忆说:“当年最让大家气愤的是,英发陶瓷的老板不可能不知道企业的状况,在明知资金链出了大问题后,还拼命跟供应商要货,而且一次比一次数额大,停产前还新上了两台球磨机,这不是在坑骗我们供应商吗?”
点评:好的供应商比银行更重要,请善待
近年来,陶瓷企业倒闭、老板跑路事件不时发生,每一次都会让波及一批供应商。
在陶瓷行业,欠账早已是明规则,不同的只是账期的长短而已。大多数时候,供应商都是先供货,后结款的。
有业内人士介绍,“陶瓷行业有不少是长账期。如英发陶瓷一样,到期给你一张长期汇票,谁也不例外。最终账期长达一年以上。所以,虽然量大,但不少供应商都不愿意做大厂的生意。”
如果供应商能入围愿意“现金采购”和账期较短的优质大客户,基本等于中了大奖。因为,你不愿欠账,自然会有别的供应商愿意欠账来抢客户。而且不少大企业都会要求供应商给予一定的账期,因为供应商最好“欺负”。
这正是危机所在。即使是实力强的陶企,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声,众多供应商就会立即上门逼债,很容易让陶企情况雪上加霜,直至轰然倒下。
账期就是风险,那么供应商只能尽量缩短账期,把控好风险,并密切关注对方的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做到知己知彼。
总的来说,供应商还是要高度重视风险控制,充分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决策。能欠多少,欠多久,量力而行,避免因为一个陶企造成的坏账拖垮自己。
对陶企而言,遇到好的供应商,比银行都重要。因为向银行贷款要有抵押,还不一定能借到钱。
而好的供应商呢?只要陶企讲诚信,他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你,允许你欠账提货。所以陶企一定要善待供应商。

(来源:陶城网)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