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一季度外贸表现疲软 政策加码应重在调结构

陶瓷信息网2019-03-02 23:04:38
   4月13日上午,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今年一季度的外贸进出口情况。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5.5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其中,出口稳定增长,进口有所下降。一季度出口3.15万亿元,增长4.9%,进口2.39万亿元,下降17.3%。贸易顺差7553.3亿元,扩大6.1倍。

中国作为全球进出口贸易大国,近些年外贸形势一直不尽如人意,从2012年至2014年,连续3年未完成增长目标。

进入2015年,形势依然严峻。数据显示,今年1月和2月的出口波动很大,从下降3.2%到猛增48.9%,进口则持续走低,从下降19.7%到持续下降20.1%。而对于整个一季度,出口波动、进口疲软的态势仍在持续。

实际上,今年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就已较2014年12月下滑1.5,这是连续第四个月下滑。进入2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环比回升1.0,但3月又较2月下滑1.4至38.2,这表明今年二季度我国出口向好仍存在不确定性。

黄颂平在发布会上指出,虽然这些年我国外贸在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优化结构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近期我国外贸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一季度我国与欧盟、日本双边贸易进出口值分别为8179亿元、4056亿元,分别下降2.1%、11%。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值分别为2.64万亿元、9675.1亿元,分别下降2.7%、14.1%。加工贸易进出口1.74万亿元,下降6.5%。同期,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山东等主要外贸省市进出口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大势不佳,外贸企业的日子也过得艰难。有关调研显示,珠三角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利润空间缩小。据广东省商务厅2014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摸底调查显示,只有20%的外贸企业预期全年订单有所增长,预期订单下降的企业则达到40%之多。

外贸下滑是由多重因素所致。除了主要受春节因素影响之外,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日前在辽宁调研外贸运行情况时还表示,是外需不振、成本攀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与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有一定关系。

从国际需求看,黄颂平分析,从主要市场来看,除了美国经济表现相对较好以外,其他出口市场经济复苏依然缓慢,全球贸易增长动力仍显不足,需求没有明显改善,订单出现了减少或者是维持弱势增长。例如一季度,我国与欧盟、日本双边贸易进出口值分别为8179亿元、4056亿元,分别下降了2.1%、11%。

据海关总署对3000家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2014年10月以来,每个月大约有44%的企业反映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同比下降。今年3月这个比例又上升到47.3%,明显高于之前的平均水平;大约有40%的企业明确提到外部环境不好,市场需求疲软,没有订单或者是订单减少、竞争激烈等困难。黄颂平认为,这是近期我国出口方面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

从国内情况看,黄颂平分析,综合成本居高不下,传统竞争优势被削弱是造成我国外贸下滑的一大因素。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我国外贸企业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劳动力、融资、汇率、环保等成本依然居高不下,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正在被削弱。根据海关总署调查显示,3月份有56.2%的企业反映出口综合成本同比增加,其中分别有61.8%的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在同比上升,有37.5%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在上升,有33.4%的企业认为汇率成本有所上升。与此同时,春节后结构性的用工困难对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此外,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口制成品价格被境外客户压低也拉低了出口增长。

进口方面,近年来走势一直较为疲软。黄颂平认为,一是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仍然低迷,大幅拉低了进口值的增速。从去年7月份以来,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跌,我国原油、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同比跌幅都达到了45%。

据分析,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价格指数同比下跌9.8%,其中3月份当月跌幅更达到了10.5%。主要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是影响近期我国进口值下降的主要因素。

二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进口意愿偏弱。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仍有待化解,一些领域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受此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大多趋于谨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生产扩张的步伐放缓,进口意愿偏弱,影响了进口增速。

综上所述,外需不振、经济下行、出口竞争优势削弱、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等基本面因素对外贸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制约。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外贸形势和当前经济大形势是紧密相连的,制造业的回升会带动外贸的增长,但目前来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未摆脱,企业又面临效益不高经营困难的情况。这个回升过程会很缓慢。所以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外贸进出口面临的形势总体上依然严峻复杂,要实现今年外贸预期增长目标6%,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从第一季度的各项数据以及近期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看,稳增长存在一定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即使不需要外贸为经济增长出力,也会要求阻止其继续下滑以免拖累经济。

我们看到,近期高层已经启动对当前进出口形势的摸底调研,以便研判未来走势,为政策制定做好预研储备。

据报道,国务院副总理汪洋4月8日至4月9日在辽宁调研时强调,要尽快遏制外贸下滑势头,防止由减速变为持续失速。要调动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外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实际上,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多次点题“进出口”。相关政策涉及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改进口岸工作、改善通关环境、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等多个层面。可见国家层面对外贸非常重视,稳定外贸已经成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部分。

因此,有业内人士预测,面对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当前一方面是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此前已经出台的稳外贸系列政策,另一方面也在研究一系列新的政策,稳外贸政策年内将再加码。当然,刺激政策不单单为了稳增长,而应当更偏向于调结构。今后中间品进口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有望迎来政策鼓励。

对于未来,高层的思路也是既要增长数量,更要提高质量。汪洋强调,稳增长、调结构是外贸工作的“两个轮子”,不可偏废,稳增长是调结构的基础,调结构是稳增长的持久动力;要优化外贸产品和市场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在稳增长的同时,兼顾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着力优化外贸企业结构,扩大市场对内对外开放,调动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外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着力优化贸易方式,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汪洋指出。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