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信息综合消息 因担忧部分地区今年以来 “煤改气”改造过于集中,加剧今冬明春供气紧张,影响居民生活、公共交通等重点用气,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11月4月连发两份通知,要求没有落实气源的项目不予批准,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煤改气不能“一哄而上”。
对此,业内专家接受 采访时认为,天然气一部分作为燃料为工厂加热,后期,一些无气源的行业和企业的锅炉改造项目可能暂时要先搁置,发电等新上项目获批难度会增加,国家层面虽大力推广天然气清洁能源,但是,面对极端天气引发的供应紧张时,也只能破掉一些项目。
出于治理雾霾污染的决心,我国已率先在京津唐地区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治理措施,限制煤炭使用。
按照国务院及环保部的要求,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要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到2017年前减少煤炭消耗9300万吨,年均减少约2000万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增加天然气消费1500亿立方米。
但是,进入11月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连续发文预警天然气紧张。
在4日发布的 《关于落实气源和供气合同,确保“煤改气”有序实施的紧急通知》中,发改委要求,在审批、核准煤改气、燃气热电联产等项目时,须将已落实的气源规划或项目实施单位与天然气供应企业签订的供气合同作为前置条件,没有落实气源的项目不予批准,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为缓解高峰供应压力,发改委要求建有小型液化工厂的新疆、陕西、内蒙古、山东、四川、湖北等地,迎峰度冬期间要适度减少或停止液化生产,减少液体销售、提高库存,作为高峰时段应急保障资源。
中国能源网分析师李自琴认为,促进天然气发展初衷是为增加清洁的天然气消费量以代替煤炭消费量,但如果“煤改气”工作求大求快,我国天然气产业因市场不成熟、定价机制未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备等多方面因素,势必会陷入畸形的发展路径中。
“这对于陶瓷、玻璃、造纸、烘焙、冶炼、切割等煤改气工业用户来说影响较大,锅炉改造本身就是一大笔费用,一些新上的油改气、煤改气的项目可能会搁置一段时间。”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说。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