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大品牌瓷砖9.9元/片?是怎么来的;江西多家陶企12月26日起涨价;这一产区退出6条生产线;陶企要警惕伪创新

陶瓷信息网2024-12-30 10:37:40


陶瓷行业周热点

One week hot review of ceramic industry


热点

01


9.9元/片的一线大牌瓷砖是怎么来的?

9块9一片的一线大品牌瓷砖,你敢相信吗?有行业人士认为,存在即合理,产能太大,企业为了保持正常运转,不得不卷到极致;也有行业人士认为,一线品牌的瓷砖,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卖9块9一片的。

2024年5月,西南某产区有陶瓷厂曾发出一份降价促销通知函:800*800mm(优等)通体价格9.9元/片。随后,还有陶瓷厂打出800*800mm全抛釉砖9.5元/片,活动为期20天。北方产区也有不少陶瓷厂800*800mm规格抛釉砖跌破10元/片。

在此之前,往往是x音、x书等社交平台博主和商家,经常打擦边球、傍大牌并打出这样的价格来引流。实际上,熟悉陶瓷行业的人士都十分清楚,在计算瓷砖的硬性生产成本之外,叠加各种附加成本,正常来说一片800*800mm规格优等瓷砖,很难做到9块9的出厂销售价。

即使有陶企以9.9元/片的价格售出,也只是暂时性的促销活动,更别提一线大品牌的瓷砖产品。企业人士坦言,一分价钱一分货,9块9这个价格的瓷砖,买方也不会关心是不是高质量产品。

9.9元/片的大品牌瓷砖,究竟是怎么来的?不久前,广西某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揭示了部分商家背后的操作手法。

案例一、A陶瓷厂生产的“一级品”被B陶瓷公司买下,假冒一线大品牌9.9元/片销售;

案例二、A建材店为了假冒大品牌,要求B陶瓷公司在生产时,外包装不要印上厂名、厂址等标示信息;

案例三、四川某瓷砖经营部销售伪造厂名厂址的瓷砖。

低价货源固然吸引人,但对特殊渠道、超低价格的货源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在没有明确真实性之前,切忌轻易支付任何费用,否则容易财货两空。低价利诱骗局的本质都是抓住受害者贪小便宜的心理来设计陷阱。

根据陶瓷企业人士的表述,关于一片瓷砖的成本,出厂价多少才是合理的,不同品类、不同产区、不同企业、不同标准、不同品牌,成本和出厂价都有很大的差异;采用优质土料、釉料、原料,烧成时间长,品控标准高的企业,瓷砖的生产成本必然更高。

图片

点击查看详情:

图片

9.9元/片的一线大牌瓷砖是怎么来的?


图片

图片

广 告

热点

02


江西多家陶企宣布:

12月26日起涨价  

“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倒挂,现在的瓷砖价格实在太低了。”近日,江西产区的高安、宜丰、上高等地陶企纷纷发布调价函,宣布上调瓷砖产品的销售价格1%-3%不等。

据陶sir了解,面对行业内卷,2024年当地产区陶企的瓷砖销售价格可谓一跌再跌。江西产区某大型陶企销售负责人表示,以800×800mm规格产品为例,自年初到年末销售价格的跌幅至少达到20%以上。

本次集中涨价陶企中,高安一家企业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自12月26日起,对公司所有产品价格上调3%。

上高一家陶企表示,受诸多因素影响,各类生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企业生产产品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单方面难以承受这种成本上升的压力,自12月26日起在原定价格的基础上,公司所有系列产品销售价格上调3%。

宜丰一家陶企表示,鉴于当前化工、包装等原材料价格一直上涨,加上人工成本上升,企业这半年来亏本经营,实在难以支撑,为了保障产品品质和资源稳定,公司决定从12月26日起对300×300mm、400×400mm系列产品售价全面上调2%左右。

宜丰另外一家陶企也表示,由于公司生产全系列瓷砖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化工等价格持续上涨,加上人工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为了企业长远发展,公司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所有系列产品销售价格上调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查看详情:

图片

江西多家陶企宣布:12月26日起涨价


图片
图片

广 告

热点

03


陶瓷企业要警惕“伪创新”

科技创新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行业成熟度越来越高,陶瓷企业在研发、创新领域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创新成果不断,尤其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领域成效显著,推动行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令人无奈的现实——企业“伪创新”。

所谓“伪创新”,就是那些表面看起来高大上,充满噱头、热闹非凡的创新投入和活动,实际上并未能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更未为企业贡献多少实实在在经济效益的“创新”举措。

相比那些中小微企业,陶企规模越大,“伪创新”越多。近年来,陶企“伪创新”重灾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过分追求高大上、国字头创新平台的建设与硬件的堆砌。一些企业在没有明确业务需求和技术路径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建立各种国字头的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或者找协会、第三方挂牌、认证,看似投入巨大,成果不断,实则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有效资源整合与成果转化输出。

科技成果和新产品鉴定太过频繁。科技成果鉴定、新产品鉴定,已经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平台建设等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但企业频繁组织科技成果鉴定会、新产品发布会等活动,动辄国际领先、国内领先,实则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只有转化为终端销售力的新产品,才是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

一大堆没有多少含金量的论文发表与专利申请。为了提升企业形象或满足政策要求,尤其是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部分公司鼓励员工撰写大量同质化、低水平的学术论文,并进行不必要的专利布局,这些知识产权往往难以形成有效保护,更谈不上客户需求和价值创造。

泛滥成灾的标准制定与话语权争夺。近年来,陶瓷行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有点泛滥成灾。几乎所有的产品、品类、服务和供应链都在建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讲,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是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但许多标准却是重复的,并没有多少先进性,主参编单位只为争取政策和利益而制定,标准发布之后,也没有几家企业采纳,更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图片

点击查看详情:

图片

陶瓷企业要警惕“伪创新”


图片
图片

广 告

热点

04


这一产区退出6条生产线

瓷砖产能却增长26%

日前,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联合主办的“2024陶业长征——陶瓷砖(瓦)产能调查”活动,完成对安徽产区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的产能统计。

安徽建成生产线43条,陶瓷砖日产能47万平方米。其中,抛釉砖生产线9条,日产能26万平方米;瓷片生产线2条,日产能8.5万平方米;仿古砖线1条,日产能3.3万平方米;中板生产线2条,日产能8.1万平方米;大板(含陶板)生产线3条,日产能1.1万平方米;陶瓷瓦(含西瓦、琉璃瓦及配件、古建瓦、小青瓦、平板瓦)生产线26条,日产能454.06万片。

对比2022年,安徽省49条建陶生产线、37.18万平方米的瓷砖日产能,2024年全省建陶生产线减少6条,陶瓷砖日产能增加9.82万平方米。两年内,安徽省陶瓷瓦由2022年的34条生产线、日产能616.06万片减至2024年的26条生产线、日产能454.06万片,降幅分别是23.5%与26.3%。

与两年前相比,安徽省抛釉砖由原来的5条生产线增至9条,日产能由14.3万平方米增长至26万平方米,增幅分别为80%与81.8%;中板、大板、陶板生产线及产能均没有变化,瓷片生产线及产能变化不大。 

目前,安徽共有建陶生产企业21家,分布于宿州、淮北、马鞍山、六安、芜湖、安庆、宣城7个地市。其中,宿州市有6家陶企,芜湖市有3家陶企,安庆市有2家陶企,宣城市有6家陶企,六安市有2家陶企,淮北市、马鞍山市各有1家陶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海鸥冠军建材(宿州)有限公司、芜湖市诺贝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两家陶企在使用天然气生产,安徽其余19家陶企目前均使用煤制气生产,相比山东等周边产区,具有明显的燃料成本优势。

不过,这一优势或将在2025年底结束。2024年9月,安徽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玻璃等行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该“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底,安徽省建陶行业将实施煤改气生产,届时安徽建筑陶瓷生产的燃料成本优势将丧失。

图片

点击查看详情:

图片

这一产区退出6条生产线,瓷砖产能却增长26%


图片
图片
图片

广 告

热点

05


这一陶瓷产区再增1亿㎡年产能,砖都卖到哪去了?

据“陶业长征”数据统计,2022-2024年间,江西产区瓷砖年产能增加了1.2亿平方米,其中,高安产区瓷砖年产能增加了1.09亿平方米,上高、宜丰两大产区增加了6500多万平方米。值得关注的是,高安、宜丰、上高(简称泛高安产区)的瓷砖总产能占全省的70%左右。

两年前的2022年,高安产区计划全面推行“煤改气”,当时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成本上涨,一批西瓦、仿古砖等陶瓷生产厂家开始探寻新出路。到2024年初,鸿瑞新材料(原东阳陶瓷)、家乐美陶瓷、瑞福祥、界宸科技(原凯沃陶瓷)等一批“转锂”陶瓷企业纷纷将生产线重新技改,转回陶瓷产业。值得关注的是,据陶sir了解获悉,包括金丽陶瓷在内的一批转锂的企业将重启建陶产业。

过去两年,江西瓷砖产能增加主要由泛高安产区陶企实现的,江西其他产区产能还略有减少。瑞阳、罗斯福、格仕祺、佳宇、奥巴玛等泛高安产区头部企业均以老线拆旧建新、新建大线的方式产能增长明显。其中,2023年,瑞阳陶瓷集团投资6亿元将原抛光砖生产基地全面智能化生产,打造了4条现代化的智能化生产线,平均单线产能在4万㎡以上。格仕祺宜丰基地2条生产线拆旧建新,罗斯福陶瓷新建日产5万㎡中板生产线,奥巴玛陶瓷瓷片生产线技改抛釉砖生产线……

事实上,泛高安产区90%以上的陶瓷厂家一直坚持打造自有品牌渠道为主,即使自2017年以后,大量广东一线品牌以及贴牌商在泛高安产区代工,但大部分企业的自有品牌销量占比仍达到7成以上,太阳陶瓷集团、格仕祺企业几乎全部以自有品牌销售为主。

另一方面,泛高安产区区域优势明显,拥有强大的汽运物流产业优势。值得关注的事,过去十余年间,泛高安产区在产品品质、产品迭代、产品创新等方面一直领跑周边产区,近几年,在与广东一线品牌深度融合的前提下,其产品工艺及花色创新更加与佛山同频。这也是泛高安产区的头部企业自有品牌的市场辐射半径更远,也获得了更多一线品牌OEM代工的青睐。

图片

点击查看详情:

图片

这一陶瓷产区再增1亿㎡年产能,砖都卖到哪去了?


图片
图片

广 告

热点

06


卖瓷砖的不如贴瓷砖的赚得多

长期以来,陶瓷行业都流行一句话:从卖产品向卖空间转变。这句话被许多企业奉为市场营销的圭臬,指引企业从原来的工厂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因为消费者需要的,不是你漂亮的瓷砖、创新的产品、领先的技术,而是自己喜欢且满意的个性化空间。

从产品到空间,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然而,时至今日,从卖产品向卖空间转变,已不能适应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许多企业在从产品向空间转变的过程中,其进程并不顺利和彻底,再加上近两年市场需求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单纯的产品战、价格战愈发不灵,企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面对这样的困境,一些企业开始持续转型,探索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

为什么要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因为瓷砖产品早已过剩,且价格战泛滥,而影响和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市场短板,恰恰是服务。也只有服务,才能持续挖掘和释放新的消费需求。

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不仅是经营模式的转变,也是经营价值的延伸。近年来,瓷砖价格战持续升级,行业利润越来越薄。但是,一旦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你会发现:卖产品,一片瓷砖只能赚一元钱;卖服务,一片瓷砖却可以赚两元钱。在现阶段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且客户需求持续升级的情况下,卖瓷砖的不如贴瓷砖的赚得多,早已成市场常态。

图片

点击查看详情:

图片


卖瓷砖的不如贴瓷砖的赚得多


图片


热点

07


装修瓷砖有色差,有经销商330块地砖全额退款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则有关瓷砖色差的消费纠纷案例。山东日照市某度假区民宿店主李先生反映,其在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购买了一批瓷砖,但地砖铺完后“一边(颜色)是正常的,另一边的(颜色)偏白”;李先生与经销商就瓷砖出现色差的问题沟通了好几次,一直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

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吴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色差属于炉温忽高忽低造成的问题,不是能用化学颜料可以改变的”。虽然瓷砖色差有可能是生产时导致的,但客观上该问题已经影响了家装的美观效果,商家作为经营者,提供的商品达不到与消费者约定的要求时,也应当承担责任,不能一推了之。在当地市场监管所的协调下,双方最终协商一致,经销商将330块地砖的货款全数退还给李先生。

其实近年来,因瓷砖“色差”问题而引发的消费纠纷早已屡见不鲜。

有部分商家为了给客户呈现瓷砖的最优效果,往往会选取色泽均匀、颜色舒适的优质瓷砖作为展示样板,且在与消费者交易时未对实际铺贴效果色差风险进行充分告知。这也就导致一旦消费者在装修中产生“实际铺装的瓷砖与店面样板色差严重”的情形时,双方就很容易引起矛盾和纠纷。

图片

点击查看详情:

图片

装修瓷砖有色差,有经销商330块地砖全额退款


图片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