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陶业长征IV】河南:已建成110条生产线,规划待建79条

陶瓷信息网2019-01-09 20:58:50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建筑陶瓷企业数量多,产能高。据九正建材网了解,虽然生产线及产能大幅增加,企业销售和库存压力高居不下,也时有企业停产停线,但是仍有大量待建的生产线。

河南产区现有建筑陶瓷企业68家,瓷砖日总产能219.3万平方米。其中,瓷片生产线39条,日产能99.7万平方米;抛光砖生产线28条,日产能62万平方米;外墙砖生产线16条,日产能28.6万平方米;仿古砖生产线5条,日产能6.4万平方米;全抛釉生产线8条,日产能10万平方米;其他瓷砖(小地砖马赛克、抛金砖、地脚线、耐磨砖劈开砖)生产线14条,日产能12.6万平方米。

规划待建生产线79条,其中在建生产线9条,上线喷墨机126台。

河南省的陶瓷产业有着很久远的历史,但是建筑陶瓷的发展和兴起却没有很长的时间。大概是在2007年左右,迎着全国陶瓷行业战略转移的大风潮,河南陶瓷产业立足自身的优势以及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不断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使得建筑陶瓷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通过调查了解,河南建陶业特点较为鲜明。首先,企业分布较为分散。据最新统计,河南省目前有21个县(市、区)分布有建筑陶瓷企业,占河南省县(市、区)总数的近七分之一。其中,成规模的建筑陶瓷基地有内黄、鹤壁、襄城、汝阳、禹州等地,其他地方仅散落有1~3家建筑陶瓷企业。

其次,发展势头较为迅猛。与2011年相比,三年间河南省建筑陶瓷企业产能增加了54.6%。目前,日产能超过5万平方米的企业有12家,超过10万平方米的企业有3家;2014年新增生产线设计日产能均在3万平方米以上。

再次,新设备应用较为广泛。宽体窑、喷墨机等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喷墨机持续“井喷式”增长。目前,河南省上线喷墨机已达126台,不但提升了产品品质、优化了产品结构,也加速了河南省建筑陶瓷产业的升级发展。

2014年,在建筑陶瓷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河南建筑陶瓷产业依然稳步向前。在曲折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河南正从一个建筑陶瓷大省向建筑陶瓷强省快速转变。

内黄:河南最大建筑陶瓷基地,引领中原陶业发展

内黄县是近些年华北地区成长最快、最具影响力的陶瓷生产基地。内黄县与陶瓷结缘始于2007年,而真正实现规模化发展则是在两年后。2009年,内黄县政府确立了承接沿海地区陶瓷产业转移的政策指向。当年,投资8亿元的日日升陶瓷、投资8亿元的新明珠陶瓷、投资5亿元的福惠陶瓷等一批建筑陶瓷项目签约落地,揭开了内黄县建筑陶瓷企业集群集聚发展的序幕。

据统计,内黄县现有陶瓷卫浴企业23家(含在建),其中瓷砖生产企业14家。全县规划建设96条生产线(含瓷砖、卫浴、日用瓷、艺术瓷),已建成瓷砖生产线28条,瓷砖日产能达66.4万平方米,占河南省瓷砖日产能的30%。2012年11月,内黄县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原陶瓷产业基地”称号。

● 引进创新型企业,加速产业提档升级

作为新兴陶瓷产业基地,内黄县一直在引领中原陶瓷产业发展。据了解,近年来,内黄县在不断扩大陶瓷产业规模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推进产业的提档升级,特别是鼓励支持企业进行技术设备改造和新产品研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2014年,内黄县对招商政策进行了修改完善,调整了招商方向,重点引进清洁能源大型知名企业及采用新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借此推动内黄县陶瓷产业升级。

2014年,内黄县与天津宏辉工贸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投资5亿元建设贝利泰陶瓷有限公司。该企业采用自主研发的国内独创光触镁技术,生产小规格高新技术自洁釉艺术瓷砖和光触镁马赛克,产品全部出口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地,该项目的建设,意味着内黄县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另外,新设备的广泛使用也在助力内黄县建筑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据统计,内黄县80%的企业都上马了喷墨机,上线喷墨机达45台,占河南省喷墨总数的36%。

● 天然气进入园区,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环境、搭建优越平台,我们已经投入了近10亿元。”内黄县陶瓷园区管委会人员表示。据介绍,内黄县不仅投入资金实施了园区路网、供排水、绿化亮化等工程,而且把天然气管道铺进了园区,让企业可以使用清洁能源,今年又实施了天然气调压站建设工程,确保企业用气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内黄县今年还投资1.2亿元,对陶瓷园区8条13公里道路进行了拓展改造,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

另外,陶瓷配套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丰源新型材料、伟峰包装、安琦物流园等一批配套项目建成运行。特别是2012年,河南省唯一一家省级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内黄县挂牌开检,形成了涵盖质量检测、原料加工、包装装饰、机械磨具、信息物流、产品展示完善的产业体系,为陶瓷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中原瓷都”

为加快“中原瓷都”建设进程,内黄县明确提出,加强品牌建设是陶瓷产业今后工作的重点,要在全国叫响“内黄陶瓷”区域品牌。

近期,内黄县新喜润陶瓷有限公司与香港著名影星李修贤成功合作,李修贤成为新喜润陶瓷皇世玫瑰品牌代言人。同时,新喜润陶瓷有限公司也是河南省第一家请明星代言的企业,说明河南省陶瓷企业的品牌意识在慢慢觉醒。

另外,内黄县业通过各种展会、论坛,持续加大对内黄陶瓷的推介、宣传力度,力图在全国形成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区域品牌,推动内黄县陶瓷产业跨越发展。

鹤壁:河南重要建筑陶瓷基地,产区规模趋于稳定

鹤壁陶瓷业兴于唐,鼎盛于北宋。鹤壁市古瓷窑一直为国内考古迄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瓷窑遗址,烧制的白瓷、钧瓷、黑花瓷蜚声海内外。上世纪70年代,鹤壁陶瓷产业再度兴起,10多家陶瓷企业在鹤壁市陆续投产,生产陶瓷产品达20余种。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陶瓷企业未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亏损且相继破产。

进入新世纪以来,依托丰富的原料资源和历史沉淀,鹤壁再次把目光瞄准陶瓷,并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2006年初,鹤壁在全国最大陶瓷企业集聚地广东佛山建立招商基地,并长期驻扎,在不懈努力下,新中源、富得、御盛、华邦、金鸡山等一批建筑陶瓷项目陆续落户鹤壁,建成了河南省第二大建筑陶瓷产业集群。

鹤壁市建筑陶瓷企业主要集中在山城区石林镇,目前共有10家建筑陶瓷企业,主要生产抛光砖瓷片外墙砖等,日产瓷砖32万平方米。据公开资料显示,近两年鹤壁市也陆续签约了一批项目,但除富来陶瓷外其他项目并没有开工建设,现有企业对建设新线也持谨慎态度,产区规模总体趋于稳定。

鹤壁陶瓷企业在产品更新上稍显滞后,目前,10家企业中仅有2家企业采用了喷墨机,且均是瓷片生产企业,尚没有全抛釉生产线,一条仿古砖生产线也长期处于停产状态,喷墨数量仅占全省的14%,与河南省第二大建筑陶瓷产区的规模有些不符。

据了解,华邦陶瓷有限公司正在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造,转产纯平釉产品,投产后将成为鹤壁产区第一条全抛釉生产线;金鸡山陶瓷也在购置喷墨机,转产喷墨外墙砖,这些生产线的转产,将有力推进鹤壁建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汝阳:原料资源优势突出,建筑陶瓷产业发展缓慢

汝阳建筑陶瓷产业起步于2009年,当年9月,汝阳县引进投资8亿元的强盛陶瓷项目开工建设,规划建设8条生产线。同年11月,汝阳县名原陶瓷有限公司第一条生产线点火投产,开启了汝阳县建筑陶瓷产业发展征程。

汝阳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陶瓷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石英砂粘土等原材料极为丰富,但资源优势并没有加速当地建筑陶瓷产业发展。在名原、强盛、国邦、中州等建筑陶瓷企业投产后,虽然经常看到项目签约的消息,但至今没有新项目建设投产。

汝阳县现有4家建筑陶瓷企业以生产瓷片、抛光砖为主,日产瓷砖14.3万平方米,上线喷墨机13台。刚开始发展建筑陶瓷产业的2009年,汝阳县曾提出3年后建成河南省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从目前来看,与当初的目标相去甚远。

近期,汝阳强盛陶瓷有限公司控股的3000平方米独立展厅在佛山陶瓷总部基地盛大开业,这将有利于河南省陶瓷企业学习借鉴佛山先进的经营和销售理念,促进当地陶瓷产业的提升。

襄城:瓷片生产企业集聚地,能源优势较为明显

襄城县隶属于河南省许昌市,处于伏牛山脉东段,西接黄淮平原东缘。襄城是一个煤炭生产大县,境内煤炭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山区。远景储量约为20亿吨左右,保有储量为14.1亿吨,约占平顶山煤田总储量的17.2%。

襄城县陶瓷产业发展始于2007年左右,是河南中部最大的建筑陶瓷企业集群。襄城县建筑陶瓷企业主要集中在紫云镇煤焦化产业园,现有兄弟陶瓷、创意陶瓷、欧力堡陶瓷、粤泰陶瓷、家得福陶瓷、豪贝莱陶瓷等6家建筑陶瓷企业,主要以生产瓷片为主,日产能18.1万平方米,上线喷墨机10台。

襄城县在发展建筑陶瓷产业上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在紫云镇煤焦化产业园分布着煤焦化企业,当地建筑陶瓷企业正是利用煤焦化废气作焙烧燃料,不但能够节省生产成本,也有利于环保,对于当前陶瓷企业环保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是一个有力的竞争优势。

禹州:中小建筑陶瓷企业集聚地,以“钧带瓷”协调发展

禹州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大市,也是著名的“中国陶瓷文化之乡”,禹州钧瓷更是闻名天下。目前,禹州市拥有钧陶瓷生产企业536家,年产量突破10亿件。其中,卫生瓷企业14家,年产量900万件,占河南卫生陶瓷企业年销售收入的18.3%,占全国卫生瓷企业年销售收入的4.94%;园林陈设艺术瓷企业67家,年产量1.1亿件,年销售收入占全国园林陈设艺术瓷企业年销售收入的1.3%。陶瓷砖生产企业陶瓷企7家,2013年,瓷砖产量为8300万平方米。

禹州市建筑陶瓷企业主要分布的梁北镇,现有西联、联丰、亿宝、申特、佳美、大禹、恒泰7家陶瓷砖厂,主要生产瓷片、仿古砖、外墙砖等,日产瓷砖19万平方米。相比而言,禹州市的建筑陶瓷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一般都是一条生产线,最多不超过2条生产线,单线日产能都不超过2.5万平方米,上线喷墨机仅4台。

当地相关部门为了促进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在今年还出台了《钧陶瓷产业提升工作方案》,确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并且培育了一批企业作为领军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例如美陶瓷、恒泰瓷业、大禹陶瓷、西联陶瓷、亿宝陶瓷等。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