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国内陶瓷色釉料行业群雄混战,并且在瓷砖产能已然“触顶”的当下,有限的色釉料市场空间正逐步收窄,价格战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色釉料企业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在色釉料企业经营过程中,陶企押款周期长、供应商收款难等问题日渐突出,为色釉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以东南亚、非洲等为代表的国外市场建筑陶瓷产业蓬勃发展,且信誉良好,刺激更多的色釉料企业向这一“市场蓝海”进军。为了更好地开拓国外市场、谋篇布局,甚至有陶机设备、色釉料等配套企业开始直接在海外设厂,就近生产、就近销售。
发展中的东南亚市场蕴藏巨大潜力
从色釉料企业出口情况来看,与中国接壤的东南亚市场是“掘金”的主战场,出差及售后服务费用低和资金回笼快等是色釉料企业大举进入东南亚市场的主要原因,并且东南亚国家由于过去陶瓷产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如今已与中国形成较大差距。
多家色釉料企业出口负责人介绍,以越南为例,虽为东南亚最大的陶瓷生产国之一,拥有数百家瓷砖生产企业,但生产线设备原始落后、产能较小,管理也很粗放,如今在越南市场才刚刚开始流行全抛釉,消费水平与中国相比至少落后了3~5年。
据了解,越南的陶瓷原料加工工业如今尚处于初级阶段,长石、高岭土等原料都是从矿山挖出,并进行初步加工,品质相对较差;而在色釉料方面,越南目前仅能生产普通的熔块产品,并且产能有限,难以满足陶企的生产需求,基本依赖进口。
其它国家如印度、孟加拉、印尼等国,差距则更大,甚至还在大量生产水晶砖、微粉砖等产品,瓷砖消费水平和审美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
据业内人士介绍,作为全球第三大陶瓷生产制造国和消费国,印度建筑陶瓷工业还处于中国十年前的水平,陶机设备和原料大量依赖进口,对中国制造的陶瓷机械化工产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有着较大的需求。
相对而言,孟加拉的建筑陶瓷工厂目前还较少,但1.6亿人口的庞大基数无疑蕴藏着巨大商机和市场潜力。据了解,目前已有若干来自中国台湾和福建的资本开始在孟加拉建厂。
而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尼目前有近百家陶瓷企业,但绝大部分都是产能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的老窑,产品品质较差。近些年,随着中国陶机装备制造产业的迅速强大,印尼开始青睐“中国制造”,而在陶瓷原料方面,由于本国矿产资源不丰富,陶瓷原料亦十分匮乏,高岭土、长石、色釉料等产品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
采购量大、付款及时,色釉料企业加速开拓国际市场
不过,虽然东南亚国家陶瓷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但发展速度迅猛,大多以年增超20%的速度快速发展。而另一方面,当地的陶瓷原料资源极度匮乏,大部分化工原料需从中国进口。正因如此,在国内市场已经混乱不堪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色釉料企业开始聚焦东南亚市场。
淄博陶正陶瓷颜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德君介绍,国外陶企向中国采购陶瓷原料,通常会“货比三家”,召集多家供应商竞价,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之下,陶瓷原料出口价格会被压得很低,但尽管如此,与国外陶企合作的优势亦颇多,如一次性采购量大、付款及时等。“因为质优价廉,中国陶瓷色釉料产品在国际市场很受青睐。”徐德君告诉 ,近两年陶正正在加大力度拓展国外市场。
在刚刚结束的广州陶瓷工业展上,山东磐盛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打出了“国际化专业釉料公司”的发展定位。总经理赵小年向陶瓷信息表示,作为专业的釉料生产商和服务商,两年前磐盛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并积极开发适应于国外市场的产品,截止目前,产品出口量已占企业销售总额的30%,主要出口到越南、印尼、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
“未来,磐盛的发展目标是将出口比例提升到50%以上,成为面向全球的专业釉料生产供应商。”赵小年介绍,为了解决出口人才的匮乏问题,更好地开拓国外市场,在人力资源方面,磐盛还聘请了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印尼等国的外籍员工负责开拓海外市场。
佛山市南海禾合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出口负责人向陶瓷信息称,禾合是国内较早“走出去”的色釉料企业,如今出口额已占企业销售总额的60%,最大的出口市场是越南、孟加拉和印尼等国。
事实上,不惟陶瓷原料,因为性价比较高、服务体系完善和及时,中国陶机设备在东南亚市场亦广受青睐,如越南陶瓷生产厂家八成以上均使用中国陶机设备;而在印度市场,特别是一些新建工厂,科达的抛光线、恒力泰的压机、摩德娜的窑炉被戏称为“印度陶企标配”。
“出口这块肥肉吃起来并不容易”
虽然东南亚国家陶瓷产业发展迅猛,对陶机设备、色釉料等配套产品释放出庞大的市场需求。不过,禾合釉料出口负责人称,实际上对于中国陶瓷色釉料企业而言,出口这块“肥肉”吃起来并不容易,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的企业,不一定能够经营好国外市场,通常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并且,在与国外陶企合作过程中,还需要搭配相应的售后技术和服务。
与此同时,对于企业出口而言,经营国际市场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如当地政局的不稳定、反华排华事件,以及愈演愈烈的价格战,都会给色釉料等陶机化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而据 了解,就现阶段来说,能够“走出去”的色釉料企业仅占少数,大部分色釉料企业对于出口,均是坐等客户上门,并没有完整的出口推广计划。同时,出口人才的极度匮乏,也限制了中国色釉料产品的出口。
(操儒冰)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5
12-22
12-22
12-21
12-21
12-21
12-21
12-21
12-21
12-20